重磅 黄埔临港经济区纳入中央商务区建设体系
1月5日,在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,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。
工作报告中提到,要建设以国际金融城——黄埔临港经济区为核心的第二中央商务区。
据了解,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“第二中央商务区”,黄埔临港经济区更是首次被纳入中央商务区建设体系。
对此,广州市人大代表、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、黄埔区区长陈小华表示:“我们要围绕广州第二中央商务区高标准规划建设黄埔临港经济区,我们的规划要力求经得起时间的考验,建设不留遗憾的CBD。”
“以国际金融城—黄埔临港经济区为核心的第二中央商务区的建设,对黄埔是个极大的鼓舞。”陈小华表示。
广州市要建设第二中央商务区目标的提出,也给黄埔区提出了开发建设任务。“我们要围绕第二CBD来建设,高标准规划黄埔临港经济区。”陈小华说,黄埔区要围绕建设第二中央商务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做好城市规划、用地规划、产业规划、交通规划,加快完成黄埔临港经济区城市设计和控规优化编制工作,尽早启动临港经济区核心区建设。
“第二中央商务区提出来容易,但应当进一步赋予其明确的内涵。”陈小华表示,希望省、市大力支持,将南沙自贸区有关航运的产业政策覆盖至黄埔临港经济区,将省市相关的航运功能性平台、专业机构集中迁至黄埔临港经济区,围绕“港航服务、总部经济、电子商务、文化旅游、高端商贸”等重点招商,全力打造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区。
陈小华透露,黄埔临港经济区将会是第二中央商务区的核心部分。据悉,临港经济区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,前期规划已基本完成,并建立了管理开发机构,现在主要在做一些土地的详细规划和征拆工作,这些工作和第二中央商务区将会有一些重叠,“一定要把前期规划和最新规划结合起来”。
同时,陈小华表示,黄埔区接下来要大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,尽快实施临江大道东延线(二期)建设,加快建设地铁7号线二期工程,实现临港经济区珠江两岸互联互通。
知多D:黄埔临港经济区介绍
黄埔临港经济区位于广州市东部,地处黄埔东路以南,沿江高速以西,西、南至黄埔区界,含长洲岛等江心岛屿在内,规划面积约42平方公里,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——广州开发区属下六大功能园区之一。
黄埔临港经济区拥有五大优势:
一是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。临港经济区位于广州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,是广州城市发展“东进”战略的重要节点,紧邻主城区,港口腹地广阔,辐射珠三角,区位优势十分明显。
二是底蕴深厚的港航文化优势。临港经济区港航业发展历史悠久,南海神庙、扶胥古港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,是中国古代海上贸易的重要见证,航运文化底蕴深厚。
三是种类齐全的航运要素优势。目前广州市大部分航运服务企业落户在临港经济区内,国内港航产业的龙头企业也聚集于此,同时港区拥有海关、海事、商检等部门,航运要素种类齐全。
四是“双区”叠加的政策体制优势?;破仪敌泄壹犊⑶胄姓芾砬?ldquo;双区”合一的管理体制,既有行政管理区与经济功能区统筹兼顾、协同发展的优势,又有经济功能区政策叠加的优势,将进一步增强临港经济区的发展动力。
五是“三旧”改造的后发资源优势。临港经济区辖内旧厂、旧村、旧城可改造规模大,纳入标图建库项目105宗,正在推进“三旧”改造项目13宗,总用地规模183.19公顷,拥有多家珠江岸线企业,可供升级改造潜力较大。
发展定位:根据黄埔区新发展定位和城市发展格局,结合广州市对临港经济区的发展要求,体现临港地区要素优势与产业基础,黄埔临港经济区积极融入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及“一江两岸三带”战略大局,重点发展航运服务、商贸流通、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,着力打造国际航运综合服务中心、国家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、广州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,培育总部经济,壮大楼宇经济,强化商务功能,彰显港口文化和滨江风情,努力建成独具特色的国际一流临港经济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