粤港澳大湾区由此启航
从两会提出重点建设“粤港澳大湾区”开始,“大湾区”频频活跃在大家的视野里,此次,为大家分析一下“粤港澳大湾区”到底有多厉害!
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在酝酿中。这个旨在比肩世界级经济区的新湾区手握哪些“好牌”,怎么打好这些牌,备受关注。
“如果说纽约湾区定位于金融,旧金山湾区定位于科技,东京湾区定位于产业,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竞争优势就在于创新”,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对中新社记者表示,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“最好的载体”,应定位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发展高地。
“政治定位高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大优势”,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,在开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南方推大湾区建设,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而言无疑是“加速器”。
从两会提出重点建设“粤港澳大湾区”开始,“大湾区”频频活跃在大家的视野里,此次,为大家分析一下“粤港澳大湾区”到底有多厉害!
在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范恒山看来,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便捷,作为经济枢纽基础条件扎实;市场经济体制基础好,国际化程度较高;城市体系完整,部分城市间一体化发展已进入实质性阶段。“这些优势都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巨大的发展活力和潜力。”
“脑”——做好顶层设计。目前,香港、澳门、广州、深圳等重点城市功能如何定位,怎样与其他城市协同发展,都亟待明确。
范恒山表示,考虑到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实施“一国两制”的香港、澳门,以及广东自贸区南沙、前海、横琴三个片区等多元素,如何打造一个各方共同认可并切实遵循的合作机制,也考验着决策层的智慧和魄力。
“手”——重视市场手段。建设一个以创新为最大特色,意在成为全球创新中心的城市群,更多使用市场手段而非行政命令无疑是题中应有之义。
“市场才是粤港澳大湾区形成的根本动力和根本要素”,李罗力说,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能靠行政手段强制推动,政府的作用在于制定发展政策,营造良好发展环境,构建有效的合作机制。
很多时候,不看数据,不知道自己有多强?;破遥旌?,经济总量3488亿,足已超过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的19个!如此强劲,未来自然可期。而市府早已通过一纸规划,以第二CBD的蓝图,将两区发展紧密相连。
这块由金融城东区、北帝沙、鱼珠、黄埔老港、以及文冲等组成的湾区,顺延珠江新城,与琶洲一江之隔,在未来多年里,对标雄安新区,承载广州转型升级的希望。
而,光有宏图并不够,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地,才是新城的助推器。
从今年2月开始,黄埔区连续发布黄金10条、美玉10条、风投10条、以及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办法,其手笔之大,令人侧目。
四个黄金10条:新增财政预算32亿元,扶持先进制造业、现代服务业、总部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,面向全球高端发展要素发出“集结令”,其政策力度,全国领先;
美玉10条:全球纳才、扶持高端项目,并推进安居乐业工程、福利配套保障、以及名家名匠奖励、高端人才服务奖励等;
风投10条:设立高达100亿元的风投引导基金,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,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投资高地;
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办法:推进黄埔老港转型升级,打造临港总部经济和港航服务业集聚区,包括落户奖励、经营贡献奖励、高管人才奖励、办公用房补贴等。
这些金镶玉政策,让黄埔的招商引才,大步向前。数据显示,仅今年上半年,黄埔区、广州开发区实现40多个项目签约落户、50多个投资额超10亿元的重大项目正逐步落实,而500余家企业从全球聚集而来,排队洽谈合作,其中不少是世界500强、央企及中国500强。GE生物科技园、阿里健康公司、创维、百济神州、卡斯马国际…,个个都是大牌。
说到第二中央商务区就不得不提临港经济区地标建筑“广州国际港航中心”(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办法的发布地),很多吃瓜群众肯定会问,为什么政策会在一个商业在售项目发布呢?其实港航中心的“地标”是由政府定位的,因此该项目也是一直以来黄埔区接待领导的一个定点。
项目270°南向望江,私藏广州黄金水岸线稀缺价值,以超250米的地标姿态,打造成为“第二中央商务区地标,江景新高度”。 5号线和13号线(预计2017年底开通)双地铁上盖,直达珠江新城CBD,黄埔大道、中山大道双城市主轴交汇处,BRT、规划建设的有轨电车和水上巴士,构成立体化便捷交通,畅达全城。
项目分三期进行开发,首期建筑面积约为14万㎡,目前推出产品为超甲级写字楼、LOFT、目前首批开售产品中更有绝版60方写字楼及LOFT。